

人的基础构成是三大要素:身、心、灵。
这三样东西缺一不可。人若忽略了其中一个就会是一个不健全的人,就像一张桌子至少要有三条腿,少一条,桌子就会瘫倒在地。
人的发育也体现在身、心、灵三个方面。普遍来说,它们会依次发育、依次成熟、依次老化,就像小学念完才上中学,中学毕业才读大学一样。
从时间段上来分,人一般十岁到二十岁是身体发育;二十岁到四十岁是心理发育;四十岁到七十岁以后是灵性发育。三次发育完成,一个完整的人才塑造完成,这一生的“作业”就做完了。这时,随着身体的老化直到最终完全衰竭,人就走向下一个躯体,灵性发育的好坏就决定了下一世的好坏。灵性越高选择越主动,灵性越低越被动——这就是轮回的规律。不要动不动就想跳出轮回,这是佛陀给信徒的至高信念。有信念当然可贵,但有比它更可贵的,那就是如实。
如实,简单来说就是对这一世的自己是否明白了。如果还没弄明白就说明你还没有活好,还没有过关,那就必须再来一次。有点像留级一样,因为你还没考及格,“作业”还没做好,那就得轮回。直到能明白了,才算是过了这一关,这才有资格考虑跳出轮回的事。
人世间烦心的无非“事情”二字,一个是事,一个是情。事还好办点,可以就事论事;情就比较麻烦。可越是麻烦越得弄明白,谁叫我们是有情众生呢。
从身、心、灵三部分来说,情是属于心这一部分的,而这一部分的基础又是身。所以要想了解情就得从身体的发育开始说起。
本来我们每个生命是很自在的。小时候,无忧无虑又精力充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整天满地跑,自由自在,快乐无比。可我们跑着跑着就长大了。一开始发育,问题就来了。首先是觉得光自己玩是不够了,想找个伴了,还得是异性的伴。这在《动物世界》里就叫求偶期到了。
谈恋爱其实是一辈子的事,结婚也好,离婚也好,换人也好,它都是一个人的恋爱过程,只是恋爱的对象和方式有所不同。
准确来说,恋爱过程就是一个人的心理发育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你或许会有一个美满的婚姻,或许一直没有;你或许会有一段或几段刻骨铭心的恋爱,也或许一直没有出现;你或许会断断续续经历几次含含糊糊的恋爱和婚姻,但你对真爱一直都是翘首企盼,而始终没能如愿……
这些都是人的各种情感故事,每一个故事的发生都是一段必定的因缘。结果不用执着,因为本身就没有结果,永远都只是过程。就像再精彩的电影,结果都是剧终。所以过程就是所有,这所有都值得珍惜。
普遍来说,男人和女人追求爱的门径是不同的。这里说的是一般情况,具体的人不能对号入座,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特殊的。
爱是一座神圣的殿堂,所有的人都想往里钻。一般来说,男人是由性来进入的,而女人是从恋来进入的,就像电影院分单、双号进场一样。男人身体发育带来对异性的冲动,他就会比较主动一点,目的很明确,是一种原始的单纯。女人相对来说比较被动,对男人几乎没有判断力,有判断也是一般意义的评价。女人不会轻易地就动了芳心,等到有了一些投缘的相处过后,她的依恋才会慢慢产生。就像爬上架子的葡萄藤,是在不知不觉中缠上去的。
性是一种能量,是阳性的,是一种希望得到释放的能量。它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像原子弹一样,越压抑爆发越强劲。它能创造生命,也能创造快感。不管男人女人,都是由它创造的;也不管男人女人,很多生活的原动力也是由它驱动的。性本身就是人的一种属性,它无所谓好坏,一切的差别都是来源于不同的人对它的不同态度罢了。
恋也是一种能量,是阴性的。之所以说它是阴性的是因为它是一种附属情感,它的依赖性一旦满足就会转变成强烈的占有欲。而没有被满足就会对世界丧失安全感和信任度,甚至会因情绪偏激而丧失自我。
恋更多的成分是索取,而不是付出。这样就难免会使恋落于情感交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患得患失,这就很容易伤人伤己。
恋是人所共有的情感,男女都具备,只是男人的恋建立起来要稍稍缓慢一点。一方面是因为男人从内心希望自强而排斥依恋,就像闯荡世界的汉子拒绝恋家一样;另一方面是因为男人一旦建立依恋就会相当坚固,犹如坚固的钟乳石是靠成百上千年的沉积才会形成。这可能就是所谓“男人易花心却不易变心”的原因吧。
正当男人和女人从各自的大门进入爱的殿堂的时候,他们很快就迷失了。爱的殿堂仿佛成了迷宫,看上去不是性就是恋,不见爱的踪影。这时他们很像丢失了寻宝图的盗墓贼,一个个惊慌失措,相互埋怨。然后再去焦急地寻找,越找越灰心,以至怀疑这世上是否真的有爱的存在。
是啊!爱到底是什么?它在哪里?
(未完)


爱到底是什么?这世上真的有爱吗?
当一个人面临这样的问题,如果你很肯定,那就代表你体验过爱,或者正在体验之中;如果你觉得不清楚,或没感觉,那就说明你正需要爱的滋润;如果你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很肉麻,那就说明你已经离爱很远了。其实也不远,只是你的爱躲了起来。
那么,爱是什么?它在哪里呢?
从心理学的一般定义来说,爱是奉献。这还是很准确的,虽然听起来很崇高,好像不太真实,有的人可能还认为有点虚伪,这都是正常的。但爱的确很珍贵,奉献的精神不是随随便便都能具备的,这也恰恰是爱的价值所在。
只有拥有爱的人才能给出爱,因为爱是人精神富足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一个内心脆弱,情感空乏的人是想象不出爱的境界的。
爱不是一般的喜爱或爱好的爱,它是以付出来体现其自身的价值。但对付出的方式却并不固定,所以不要执着于表达爱的形式。
爱是真、善、美合一的化身,它完全可以接受假、丑、恶的各种考验而不被动摇;
它可以跟所有事物联系在一起,让它们被爱充满;
它也可以转化一切负面的信息让所有的不可爱变得可爱起来;
它是与一切存在融合的纯一境界,所以它的付出会源源不断,不会枯竭。
爱是付出、是奉献。奉献就是布施,就是舍。所以获得爱的过程就是修行的过程,传播爱就是在度化别人。
爱无需回报,因为奉献的本身就是回报。一旦一个人能真正走入到爱的境地,他就会真实地体会到“一真法界”的整体共存性——所有的存在都是自身本性的化现。能悟到这一点当然是爱人如己,大爱无疆了。
那么,爱在哪里才能找到呢?
玩过捉迷藏的都知道,最难找的不是那些特别隐蔽的地方,而是近在眼皮底下却视而不见的地方。爱也是一样,你找不到它,不是它躲得好,而是你自己被障眼法迷住了。这个障眼法就是自我爱好。我们常常把个人的自我爱好跟爱混为一谈,以为喜欢就是爱,这就完全认错了。喜欢和爱它们看似相同,却不在一个层面上。
喜欢是在身、心的层面,是以个人的好恶来建立起来的偏好。它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无常的、靠不住的;而爱是跟灵在一个层面,在灵性的高度,爱才能真的被发现。只有在这个层面上,人的情感和理性才能从一己之见提升为菩提之见,情感就转化成慈悲(爱),理性就转化成智慧(般若)。这个爱就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恒常的大爱。
可见,爱并没有躲起来,它一直都在人的灵里。可人总是被我相所迷,就会在身、心的层面徘徊不前,难以超越,就像死盯在窗户上的苍蝇不肯回头。人一旦回头转脑就会明了本心,顿见自性,这就找到了灵。找到了灵就找到了爱,爱就在灵光中闪耀着。
(未完)


“谈恋爱”这个词正好说明了男女之间情感的变化进程:第一步是谈,谈好了再恋,恋到一定高度就是爱了。
谈是开始,谈得来才行。谈都谈不到一起怎么恋呢?谈好了,就恋上了,恋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难走,最容易出问题的一步,走好了就真的达到了爱的境地,走不好,一辈子都不知爱为何物。
谈是一个了解认识的过程,这个阶段还是比较理性的,没有陷得太深,可谈得来不代表合得来。如果谈得来就一定合得来,那么谈恋爱就是“同行业交流会”,只要有共同语言就一定恋爱成功了。可事实不是这样,所以光谈得来还不够,它还要牵涉到其它方面才能合得来,比如:性格、长相、爱好、习惯等等。
开始恋了,就开始非理性了。甚至会过分感性,否则不会“情人眼里出西施”的,这就明显是失去了客观审美标准和清醒的辨别能力了。这不奇怪,因为深陷泥潭难以自拔……
恋的过程是最漫长的,它甚至没有期限。很多人以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就是说一成家恋就结束了,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如果一结婚,恋爱就结束了,那就说明恋爱本身就有问题,至少它经受不起考验。
婚姻并不是个句号,它是个引号,它是把近距离、长时间的生活状态开始引入恋爱中的符号。
婚姻是恋爱的延续和递进,它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恋爱,而不是对恋爱的终结。恋爱时彼此虽然是情侣,但还是以各自的家庭为大本营的,不管“仗”打得多火热,一声“收兵”还得回自己的营地,所以很不方便。而结婚就可以建立共同的“大本营”——家。成家就是成立了恋爱的营地,它是提供给人专门恋爱的地方。如果你觉得这个营地困住了手脚,那是说明恋爱还不到位,至少它没完全收住你的心,才会“身在曹营心在汉”,迟早会“一支红杏出墙来”。
恋爱时你不敢冒着生私生子之名去繁衍后代,而结婚以后有了孩子就成了大喜事,在领证的当天就开始不断地有人催促你们“早生贵子”,这不仅合情合理还合法。婚姻是对恋爱最有力的保障,因为它是法——婚姻法。有法可依就安全可靠,你们两人抱成一团,在法律的保护下任何人的介入都是第三者,除非你们自己松开,或是其中一个腾出一只手来,否则第三者是不可能挤进来的。
婚姻能给恋爱保驾护航,但不能保证恋就一定能达到爱的高度。换句话说爱不是婚姻的随从,成家了不一定就能到达真爱,但它可以近似。
到达爱的程度所有的就都不同了,那是风雨后的彩虹,那是天地合一的交融,那是心灵纯净的乐土,那是平淡至真的从容……
(未完)


“谈恋爱”这个词正好说明了男女之间情感的变化进程:第一步是谈,谈好了再恋,恋到一定高度就是爱了。
爱仿佛太高、太远。回到现实中,实际上很多人并没有真正履行过谈、恋、爱,有的甚至成了一家人都还没有谈好,就是说连第一步都没有走好。有的夫妻平时无法平等、平静、平和地沟通,完全谈不起来,不是争吵就是沉默,不要说爱,连恋都没了。
那么,怎么样能让人的情感生活有效而稳步地发展呢?或者说如何保证谈恋爱的质量呢?
这里有个方法:先爱起来。
自己先在自己的灵性层面感受到爱,带着爱来对待一切,带着爱来面对生活,带着爱来谈恋爱你就没有问题了。
一个人自己先有爱,他才能付出爱;一个人能付出爱,他就一定能得到爱。
有了爱,在谈的时候就很容易沟通和交流了。因为爱在做功,在传递。这是胜过任何甜言蜜语的情话,这是以心印心的呼应,哪怕共同语言并不太多,也会因为内心的真诚和热情而触动对方。因为爱是超越语言的。只要心往一处,就不仅谈得来,更能合得来了。
在恋的过程中也是一样,有爱作为基础,再高温的热恋也不会灼伤自己和对方。因为理性没有被烤化掉;因为爱的智慧化成了甘露,滋润了一切。
爱在婚姻中也会起到包容和稳固的作用,它不太会因为斤斤计较而造成彼此的轻视,更不会因为自私自利而造成彼此的伤害。有了爱,即便对方犯了错,也一定会宽宏大量不计前嫌;有了爱,就算出现纷争和磨擦也是因爱而起,自然也会因爱而灭。这都是正常现象,无需耿耿于怀,一切都会因为有爱的胸怀而冰消瓦解。
一个人只要活着,他的身、心、灵就是一个无法分割的整体。灵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随时随地都在身和心上做功。爱跟灵一样,它也一直都在。它任何时候都在任何人的精神世界里起着引导作用,它引导的唯一方向就是真、善、美。
无论男人因性而恋,还是女人因恋而性,本质都是爱。只不过是自己没有发现,爱就像光一样,它照亮了一切。可我们很容易被照亮的东西吸引,忽视了光本身。
生命的本质就是爱,它是源泉,也是动力。
当人触及到自己的灵性时,爱就被找到了,你就会惊喜地发现爱从来没有离开你半步,一直都是我们自己被小我的身心障住了眼睛。
当爱真的充实了你的内心,你的生命就真正被激活了,一切都会变得美好灿烂,喜悦和祥。
说到现在,谈恋爱的根本意义才体现出来:原来我们每个个体是凭借着这样的交流形式来提升灵魂达至生命本源的,一旦心性接通就会立刻豁然开朗——一切原本就在爱中。
(完)


什么是爱?
爱如何体现?
在相遇时爱体现为欣喜,
在相识时爱体现为关注,
在相恋时爱体现为亲密,
在相处时爱体现为尊重,
在相知时爱体现为欣赏,
在共事时爱体现为信任,
在交往时爱体现为关怀,
在挫败时爱体现为鼓励,
在失误时爱体现为宽恕,
在冲突时爱体现为包容,
在动怒时爱体现为克制,
在受伤时爱体现为宽慰,
在分歧时爱体现为沟通,
在沟通时爱体现为坦诚,
在交流时爱体现为理解,
在理解时爱体现为认同,
在肯定时爱体现为赞叹,
在愉悦时爱体现为欢喜,
在投机时爱体现为亲近,
在亲近时爱体现为温柔,
在回忆时爱体现为思念,
在思念时爱体现为祝愿,
在紧张时爱体现为舒缓,
在冷淡时爱体现为热忱,
在严肃时爱体现为幽默,
在富足时爱体现为布施,
在失控时爱体现为自律,
在无奈时爱体现为忍受,
在动荡时爱体现为安定,
在懈怠时爱体现为勤进,
在迷惑时爱体现为智慧,
在应物时爱体现为慈悲,
在离别时爱体现为不舍,
在不舍时爱体现为珍惜,
在祈祷时爱体现为祝福,
在收获时爱体现为感恩。
- 茶 白
- 牙 色
- 水 绿
- 浅驼色